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专家支招:高考前考生家长克服焦虑的三步技巧

2008-4-18  出处:北京英才网


    随着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家长比孩子还紧张,患上了“考前焦虑综合征”。记者近日从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由于不少考生父母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考试上,出现了焦虑烦躁、寝食难安等症状。专家支招,接受孩子的学习状况,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虽然张先生的儿子就读于重点中学,成绩也并不算差,可是由于从小贪玩,因此动不动就看电视。由于觉得孩子备考不专心,因此他决定管住孩子,把他时刻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送杯牛奶、递个苹果……张先生开始不停地敲孩子的房门前去监视,“发展到最后大约每过四五分钟就要去一次,觉得自己快得强迫症了,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

 

    为了孩子高考而焦虑不已,孩子没事自己却率先患上“心病”,张先生并非个例。记者从该中心了解到,每每因孩子参加中、高考,而自己心理异样并前来咨询的家长不下五六位。一位心事重重的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在最后一次模拟考中数学成绩只考了45分,“眼看女儿复习得那么辛苦,自己实在不忍心再去说她什么了”。由于担心,又怕逼女儿太紧会使她受不了,王先生只能一切自己扛,把担忧全都埋在心里。不料这样自己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日渐变得焦虑烦躁。怕再这样下去自己精神会垮掉,王先生只能偷偷去找心理医生倾诉。

 

    “其实家长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心理咨询专家介绍,从前来咨询的家长看,出现“心病”无非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更多的却是因为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毕竟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希望”。心理专家提醒说,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多少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专家建议家长采用“三步心理治疗法”,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学习的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试;其次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搜集信息和资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和啰嗦。最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孩子树立信心,努力争取考出最好的水平和成绩。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看富人如何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 下一篇: 高考考前家长最头疼的九大热点问题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8778213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