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简介
祖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19岁进入台湾师大美术系,23岁应台湾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9岁被推荐赴美讲学。31岁成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
□本报记者 马良/文
特约记者 小林/摄
早报讯 十年前,年轻人里谁没有读过刘墉的书,那可真算落伍了。没想到,十年后,当刘墉出现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场面依然火爆。昨天,台湾作家、画家刘墉来到杭州,用他与人沟通的娴熟技巧和魅力,以及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为他的新书《说话的魅力》做起了活广告。
现场大秀沟通技巧
昨天下午,浙江大学的五、六十个大学生,在签售现场拉出了“墉迷永远支持你”的横幅,并一口气买下数十本刘墉新书。
刘墉实在是个奇才,明明是个画家,偏偏大多数人都欣然成了他写的励志书的忠实读者,让他的名字一直与“畅销书”划上等号。
刘墉笑着说,他常常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说给儿女听,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爸爸,你已经说过了”,“所以,我只好把这些经验说给别人听啦。”
不过刘墉却说,并不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积极的人,都能写励志的书,“写书的人应该在学术上有所钻研。我为了写这些书,看了很多书,分析了很多社会学、心理学的统计数字。”
昨天,刘墉更是在现场大秀他与人沟通的技巧。
刘墉签名速度很快,自诩没人能及。但是,即使签名再快,你都会发现,面对每一位读者,他一定会有片刻时间抬起头,看着读者的眼睛,并与其郑重地握一下手。如果有合影的要求,他一定会停下来,很配合地露出刘墉式的招牌微笑。
说话的技巧很深奥,但是刘墉却用最简单的一个“喂”字开始,讲起了不同语气的“喂”所包含的信息,让人心领神会。刘墉还现场绘声绘色地模仿起领导打电话、有求于人时打电话、温柔女人打电话时不同的“喂”。
教育是一条不归路
大家都知道刘墉养育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儿子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女儿15岁就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实在太有发言权了。
“其实,很多家长、老师都缺乏沟通的技巧。我觉得氛围很重要,比如,当家长和孩子谈话的时候,站着说,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如果能坐下来谈,即使说相同的话,又会是另外的感觉。”
刘墉对自己的儿女使用了不同教育方法:“对儿子,那是中国式的,很严厉;而对女儿,则完全是自由式的。”
作为父亲,刘墉对女儿还真够“放纵”:“你想趴在地上做作业,你就趴吧,你要熬夜到凌晨4点才睡觉,第二天你就会在课堂上打瞌睡,甚至你会长痘痘,那是你活该。”
但是,刘墉说,用他现在的眼光看,教育女儿的方式更好。“在她睡觉的时候,我故意把门打开,让电视的声音传进去,让她习惯在任何嘈杂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地做自己的事。要知道,将来她长大了,谁会为她把电视的声音关小呢?如果像现在很多家长那样,什么都替她准备好,将来她要怎样去面对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呢?”
刘墉告诉大家,教育是一条不归路,一开始用了什么教育方式,就不能再回头了。“我一开始就选择用严厉的方式教育儿子,即使后来意识到应该给他自由,但也不能回头了,因为只有严厉的教育才对他起作用。”
“所以,我想将来写一本书,告诉年轻的父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起步阶段千万别走错路。”刘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