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关注新课程 >> 正文 `

解读课程领导力

2007-11-26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解读课程领导力 
 
来源:上海教育(2007-9)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16日  
  
        
    2007年下半年,上海市将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改的主力军,校长必须清楚于课程领导的意义,清醒于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清晰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对课程的领导力应作为校长的首要能力,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和校长这个特殊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可模糊,更不可忽视和漠视。 
    如何有效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本刊将邀请优秀校长以及专家等就此展开探讨。 
    深刻理解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解读课程领导力 

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和对教学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是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核心能力,它是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准确的理解力 

与对校长的核心能力存在认识上的偏移和模糊一样,校长队伍中也存在着对课程与课程领导力等概念认识上的偏移和模糊。有片面地将课程理解成就是教材,或就是课堂里师生的活动过程,也有模糊地将课程理解为学校里学生的一切活动的。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导致对课程领导上的不足,以致于造成课程改革的低效甚至失败。 

在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长对课程和课程领导力的理解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高度和广度,校长对课程理解的准确度的意义和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大和深远。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国家课程的制定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第八次国家课程改革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突破。将培养目标纳入课程改革的整体构架,这就赋予课程以灵魂和核心。新课程的核心和灵魂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它既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整个新课程的出发点;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改革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内在标准。 

由此可见,国家课程是国家的培养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国家意志体现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校长要敏感于这一积极的变化,对此要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忠实、规范、扎实地加以贯彻和实施。这是一种庄严的使命,并非一种盲目的顺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也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上。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既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的空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为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资源的开发力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实际需求,对学校内部和与学校相关的外部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组织和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要能力。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学校资源的开发和社会资源的开发两部分。学校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及非显性的环境资源。外部社会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周边的环境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主要的、最需要的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其中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包括利用自己的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按课程的基本要素,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校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并按课程建设的逻辑和要求开发好、管理好。其实,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开发课程的过程也是他们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值得重视。 

教材有着极大的资源蕴藏量,对教材利用率的高低,往往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教材除了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和系统性外,还具有拓展和延伸的空间,具有研究和实践的空间。因此,它就有了被多重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是课程资源开发所不能忽视的。 

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受惠者,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有时甚至是执行者。如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能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按课程的基本要素自主设计、组织、落实、自评、管理顶级赌场 课程,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非显性的环境资源诸如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如果学校能按课程的要素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立体的课程形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敏感、重视于社会资源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是课程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和周边环境资源具有学校自身无法拥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个巨大的课程资源库,它对学校课程资源是一种填缺、补充、拓展和丰富。协调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丰富的、有特色的社会力量资源库是校长开发课程资源必须做好的“功课”。 

实施的规划力 

在对课程的内涵有了准确的理解,对学校的课程实施现状有了客观的判断,对课程实施的氛围有了有效的营造,对课程的资源就有了充分的开发后,课程的实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这时,校长或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层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科学、长远和超前的规划必须及时跟进。规划是学校课程实施的蓝图,校长是总设计师。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订首先要求制订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以及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 

在课程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学校全体成员对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其基本要素为:课程目标,即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种教育构想和蓝图的功能。课程内容,即为实现教育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而组织起来的教学与学习内容和经验。课程方式,即为传递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组织和设计。课程评价,即是否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及其判断方式。对待这些课程的基本要素,只有严格遵循,规范落实,课程实施的基本样式和框架才不会走形,才不会出现漫无边际的失控局面。 

另外,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校长需要精心规划的重要部分。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要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另外,要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学校课程目标,构建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选修课的限定性选修与自主性相结合;学校课程资源与社会教育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学校课程体系。 

文化的构建力 

课程实施的最终走向是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从而让学校的所有成员获得实惠和愉悦,让学生获得体验、提高、充实和幸福,让教师获得历练和提升,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同时也让学校得以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课程文化是学校特定文化和精神的产物。课程文化的构建首先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暗合,它让全体成员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通过艰苦的历练,让他们获得实惠和愉悦。这样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 

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是推进课程建设的民主化的过程。校长要通过对全体成员的需求的了解、满足和提升,营造互相尊重、和谐、愉快、合作、向上、进取的文化氛围,使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创造者,让大家在潜力释放、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发展,达到人与学校和谐的统一和发展。 

课程文化的形成需要艰辛地沉淀和积累,并在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个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必须是全体成员经过认同、实践、创造、反思后的感性体悟和理性提炼。它是许多有亮点和特色的个体经验的集合,也是有体系、有序列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 

同时,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是个开放、变化、调整、丰富的动态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的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摘自:上海教育第2007-09B期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学业评价从作业开始

  • 下一篇: 谈教学反思


  •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基础教育是一个长期投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和…
    课程改革守住“儿童立场”
    拿什么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问题串起课堂数学更有趣了
    多元课程为学子绘就靓丽底色
    慎行自主学习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
    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推进教育研究创新 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中小学教师投稿刊物一览
    教研不该与教学分家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581309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