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关注新课程 >> 正文 `

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思考与实践

2007-11-26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教学与管理(2007-9)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日  
  
        
效益是指效果和收益,教学效益就是指教学的效果和收益。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或收益的多少应当坚持以学论教即看学生的发展程度。追求教学的高效益是教学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当前各学校把追求教学效益的目光盯在老师的课堂上,这固然很正确,也很有必要,但仅仅盯住课堂这一微观层面,而缺少学校层面的宏观要求与统筹安排,还是不行的,因为影响和决定学生发展的不只是某一节课或某一门课,而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中,有课程设置的因素,有课时安排的因素,有各种时间分配的因素,有教学模式的因素,有教师教学技能的因素,也有教学观念的因素,还有校风、教风、学风的因素等等。 

一、关于课程设置 

这里课程是指狭义的课程即学科或科目,也包括综合实践课和活动课。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根据时代的需求,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就会有什么样人的素质结构。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学校对课程进行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育人的过程。当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传统特色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只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因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而开发的,可见学校具体执行的课程是由多级课程和多种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不同的课程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学校是使青少年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要场所,教育是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要途径。人们主要通过学校的培养,把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一定个性特质的社会人。一个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培养既和谐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人,而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同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有协调和谐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配套。对于课程结构,从课程的门类(学习领域)看,既要有语言类、社会类课程,也要有科学类和艺术类、健体类课程;从课程的性质来看,既要有学科课程,也要有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养既和谐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人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养人的效益,说到底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为不同的课程或学科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经验建构的过程,人的知识结构愈复杂,知识生长结构就愈丰富,人的学习速度就愈快,就如同滚雪球一样,雪球的半径愈大,雪的累积速度就愈快。我们常常感受到专家、学者的知识面很宽,知识很渊博,他们接受新知识很快,对很多问题的洞察与分析很深刻,这与他们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人的知识经验对塑造人的人格和内心世界又有着很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近几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主体作用,先后制定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及实施步骤》、《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条例及学分认定办法》、《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条例及学分认定办法》等。各级、各类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社会化发展和个性的张扬。由于课程设置的均衡化,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课时安排与之配套。反之,若课程结构不合理、不健全,课时的安排就难以科学、合理,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身心成长的规律。 

当前许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了课时安排的严重失衡,譬如有的学校数学课一周安排10节~12节,一周中总有几次每天要上2节甚至2节以上的数学课,这还不包括练习课。由于课时安排过多,使得老师在教学内容上随意进行拓宽和加深,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加深,致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后复习和完成相应作业的时间大为增加。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同一学科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紧张,学习效益不高,长期以往,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到恐惧和厌烦。教学效益的低下又使学科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次反复的单一教学和机械训练,这使许多学生更加厌烦。对数学等学科时间的倾斜又导致了对其他学科时间的挤占,使得有些学科的课时安排偏少,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忙于赶进度,课堂教学不深不透,这些学科由于前后两次上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由此又导致了受挤压学科的教学效益的低下。另外,由于学科总课时的增加,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身心得不到调节,学生整天穷于应付上课、作业和考试,心力交瘁。课时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所有学科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恶性循环。学生的生命时光就在这低效、重复的课堂中,就在这枯燥、毫无乐趣的煎熬中流淌。 

为了克服上述种种弊端,我校在放眼高中三年整体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学科课时,特别对艺术类、健体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课时安排,做到不挤、不占、不让,校园内学生的欢声笑语多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激情迸发了,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老师也获得了工作的成就感。 

三、关于作息时间 

生命成长有它的内在规律性,睡觉、吃饭、活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基本的需求。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中小学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这一规定有它的科学性。 

根据调查,很多学校从早到晚就没有安排体育活动时间,即使安排,也常常被其他学科用于上课或考试。住校生早晨5:30起身,全体学生6:00到校,晚自修10:00甚至11:00才结束。由于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加之学业负担过重,脑力消耗过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下降,听课效率不高,学习效能低下,心理焦虑,精神萎靡不振,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近年来学生近视率升高,体质下降,心理疾患也日益严重,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和过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老师身心疲惫,很多老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中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乐学”已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幻想。有的学生甚至发出了“逃学万岁”的呐喊,把自己称为学校生活的“叛逆者”,在他们的心目中校园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失乐园”。校外抵挡不住的诱惑又常常使他们成为武侠小说迷、电子游戏迷、网吧迷。对这种情况,老师的教育、家长的管束感到无力和无奈,让人痛心疾首。职业道德和工作良心要求老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但在这种状况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又谈何容易。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思考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我们充分听取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一方面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我校规定在学生活动时间开放学校的一切场馆,并安排老师与学生同场竞技,同台献艺,让老师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老师,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休息的保证,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堂上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不见了,萎靡不振的不见了,偷看武侠小说的不见了,而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几年因心理疾患而休学的很少了。作息时间的科学合理安排,使学生学习、活动张弛有度,身心得到了调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四、关于教学技能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进行观念层面的培训上还远远不够。我们发现,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很乐意的,有很多老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认识很深刻,但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的行为和方法依旧,于是在评课时我们常常给老师们戴上观念落后的“帽子”,这往往是不符实际的。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导致教学行为的转变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十分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 

教学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这里包括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技巧,还有物理技术。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有相应的操作层面的技术支撑。譬如,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观点早已被老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选择什么教学策略,通过什么方法,采用何种手段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再如实施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老师们感到难以操作,很容易把探究课上成“放羊课”,教学效益难以得到保证。教师教学技能与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益的要求不协调是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关键性因素。 

教学技能的薄弱与提高教学效益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不是个别现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矛盾的存在更具有普遍性。“教师所拥有的巨大财富中,有一个是对多样教学策略的了解,另一个是在课时之内和课时之间灵活地变换这些策略。如果不能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那么,其他任何关键行为,不管执行得多么好,都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解决教师群体性的教学技能薄弱致使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重在以活动为载体,从观念到行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践行能力。一是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由观念引领行动,在行动中体现观念。二是开展全校性教学观摩活动,以模范引路,从实践到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三是开展教学大反思活动,反思教学行为,反思各种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聚焦课堂,着眼于通过提高教学技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的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从学校宏观层面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生的作息等进行统筹安排,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和实践能力上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和谐发展,而不是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来换得学校的“非理性发展”和暂时的“声誉”。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直属学校教科室工作规范

  • 下一篇: 学业评价从作业开始


  •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基础教育是一个长期投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和…
    课程改革守住“儿童立场”
    拿什么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问题串起课堂数学更有趣了
    多元课程为学子绘就靓丽底色
    慎行自主学习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
    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推进教育研究创新 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中小学教师投稿刊物一览
    教研不该与教学分家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614621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