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教师读书要突破专业界限 |
2008-10-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教师读书要突破专业界限
■山东齐河教育局 韦清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读书,这是各方面形成的共识。至于读什么书,也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就是专业理论书籍,这是教育部门和专家们共同强调的。以笔者的观点,专业书固然重要,但是专业之外的书,也非常重要。
教师如果仅仅读专业书,视野受到局限,发展受到制约。只研究教育,其余的事一概不关心,这样的教师充其量也就是个教书匠,无论怎么研究,也难有什么改观。对此种现象夏丏尊先生早有批判:“吾人于专门职业之外,当有多方之趣味。军人只知军人之事,商人只知商人之事,彼此谈话至无共同适当之材料,其苦何堪?为将来之教师宜注意及之。酱只有酱气者,必非善酱;肉只有肉气者,必非善肉;教师只有教师气者,必非善教师也。”
人的成长应该是多元的,多元的底子要打好打实,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这个底子越大越坚实,越有利于单方面的成长。譬如建一座大厦,大厦越高,底座越大,如果仅仅注意高度,不顾及底座,大厦的稳固性是不可靠的。教师的广泛阅读就是打造宏大的精神大厦的底座。其实“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博”,“专”就失去了依托,重心就容易失衡,没有“专”就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标杆。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倡导教师读专业书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清“博”与“专”的辩证关系,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更多的东西。说句实在话,就是犯了急躁冒进的幼稚病。作为基层学校领导,改变学校面貌的心情是急切的,但要求教师心无旁骛,专事教学,希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反对教师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闲书”,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只强调读专业理论书籍就是把教师完全置于一种工具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极为重要,但这不是教师的全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广泛的个人爱好。正是这些爱好,使教师在专业之外,具有个性特征和人文精神。
为什么当代中国难有大家风范的教育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积淀太浅,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太狭窄。如何矫正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打破教师读专业书籍的局限,让教师广泛阅读,让阅读随意化、自由化。先让教师尝到阅读的甜头,丰富教师的精神底蕴。待时机成熟,再向专业书籍过渡,再通过一定的措施,鼓励教师读专业书籍。多数人有一个通病,即干什么烦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看重专业,除了专业,别无所有,这是很压抑人的。
如果教师阅读突破专业界限,教育管理者不把教师阅读非专业书籍视为不务正业,教师阅读的整体状况可能比现在要好,教师的视野要比现在开阔,教师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教师的精神风貌可能会大为改观。所以,教育管理者需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尽可能让教师有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尽可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自由阅读成就自己。
《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5日第8版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
下一篇:
有效教学唤醒教师决战课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