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青少年生存教育如何接地气?

2013-1-9  出处:校长室,语文组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12-5)  
  
        
  近日,北京朝阳区教委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共同发起“青少年第一人”生存教育培训项目,18所中小学利用班会、郊游、体育课试点生存教育,系统学习生存知识。据了解,今后北京市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这项工作。  

  现状:流于形式,“雨过地皮湿”  
  “我读高中时,学校组织过安全教育讲座和火灾疏散演习,就是把灯都关了,让我们快速从寝室走到操场,没有逃离火灾现场的感觉,也没学到什么具体的逃生办法。”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小王说。而在生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主任何卫国看来,小王的情况正反映了目前生存教育的症结。“防灾演习和讲座往往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操作,并没有提高孩子的防灾意识和逃生技能,而且往往一年才有一次,频率和力度不够,难以形成连贯的教育体系。”  
  生存教育项目“青少年第一人”,旨在培养中小学生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希望青少年掌握正确生存知识,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临危不乱,完成自救后第一时间站出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减少损失。何卫国和他的团队在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中小学安全意识淡薄,对生存教育缺乏重视,大多数学校的应急预案不够细致,各类防灾用品也没有配置到位。  
  生存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学生求生能力缺乏。何卫国说:“大多数孩子表示曾通过互联网、校园讲座、校园演习接触过生存教育知识,但问及遇到具体情况应如何应对时,他们却纷纷表示不知道。”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姜继为认为:“现在很多灾害都是无法预计的,把生存教育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原因:缺乏师资、教材和课时  
  教育部每年都会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汶川地震后,教育部门更是加大了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但为何生存教育一走进学校就显得水土不服,难接地气呢?  
  北京朝阳区一所小学的张校长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不是不想办,而是不知道怎么办。除了讲座和消防演习,很难找到其他开展生存教育的载体,教师、教材和课时也缺乏。”  
  生存教育在学校落地,首先要解决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朝阳区教委体美科科长宋广东说:“我们首先想到了校医,但健康课每周只有0.5课时,而且大部分人员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承担教学工作。我们也考虑过以体育课为载体,发挥其实操优势。但目前的体育老师大多数都在超负荷运转,很难分出精力来进行生存教育工作。”  
  北师大二附中体育教师卢佳主动要求参加“青少年第一人”生存教育培训。她告诉记者:“现在一周的课时是18—22节,除去半天的集体研修时间,基本上每天的课表都是满满当当的。每逢期中、期末考试,体育课还要为主课‘让道’。我们只能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引导课程对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孙璞认为:“像踩踏事件等在学校发生概率较高的紧急事件,理应运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教给他们力所能及的救助方式。但国内很多生存教育培训用的却是针对成年人编写的教材,忽略了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特点。”  

  尝试:引入课堂,进行针对性培训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绿地上,北京铁二中初一学生魏祯和同学们像秋蝉一样用手护住头部蜷缩在地上,旁边的领队正仔细地讲解这套防踩踏姿势的动作要点。  
  “这样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学会了包扎伤口等自救常识,通过识地图、寻找目的地、搭帐篷等一系列野外生存活动,我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魏祯兴奋地说。从今年开始,铁二中将户外求生训练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生存课“缺课时,少载体”的难题,走出了一条生存教育的新路。  
  地处西城区的铁二中并非朝阳区开展“青少年第一人”生存教育培训项目的18所试点学校,但随着生存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其他区县甚至外省的学校也找到何卫国,这让他对正在试点的生存教育充满了信心。  
  据悉,从今年10月份开始,朝阳区18所试点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将上6—8次理论课、一至两次户外实践课。朝阳区教委还对辖区4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培训工作,并着手组织志愿者队伍。  
  在教材方面,朝阳区教委和北师大正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地区(市中心、林区、山区、水库区、外来人口聚集区等)、学校的特点,编写生存教育的校本课程教材。  
 
 
 

录入:卢成斌   审核:卢成斌

  • 上一篇: 《七彩梦想》,写杭七人自己的歌

  • 下一篇: 懂得远比知道重要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596755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