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自网络)

2018-3-20 13:44:57  出处:学生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 许艳芳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着有别于普通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特殊的心理问题的表征。为了促进教育公正与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多数辅导员对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倍加重视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本文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阐述,分析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贫困生;心理问题;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53-02

  随着高职生源的扩招,贫困生的人数大幅增加,在管理上的问题日益凸现。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属于在校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虽然政府、教育部门与社会为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为主的经济救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没有因为受到资助后而变得豁达开朗,影响到其在校的学习与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存在严重的自卑感。自卑是学生自我认识过程中在情感上对自己的否定,在得失与荣辱方面呈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与心理体验。高职学生由于学业上不是很紧张,业余时间攀比意识较强,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交际过程中,觉得自己不能大方地显示自己的“实力”,深陷“缺钱”的困窘境地,从而滋生自卑感。如宿舍内同学一起摊钱买零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囊中羞涩,不能参与,这样就会被其他同学有意无意地歧视,说出一些刺激他们内心深处的话;由于家境贫困,在校期间基本上就是那一身校服,被其他学生视为怪异;由于经济上的不富裕,在做任何需要花钱的事上都会考虑一番,被其他同学视为举止异常的另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为学习刻苦,文化成绩优良,进入高职院校要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文化基础上的成就感、优异感受到冲击产生了自卑感;由于生长环境与教育条件的逊色,造成知识面相对较窄,同学间谈论的比较时尚的话题难以介入,文体技能几乎没有,基本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自身能力与外界需求的严重落差,自我否定,引发他们心理的失衡,正处于青春期,人格心理尚未成熟,周围环境的异常评价,使得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表现出过度自尊与虚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待人接物上心理敏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有时表现出过于偏执的心理倾向。自尊心与戒备心理比普通学生要强,同宿舍同学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某个行为就会刺痛他们的心灵,出现不必要的隔阂;在校饮食生活降到极点,不愿求助校内的各种资助资源,如打饭的同舍友把肉挑出来给他们吃,好心的关怀却被他们认为是对其人格的羞辱,结果出现纠纷。把面子视为精神的纲领,不能抵御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比一般学生更容易出现虚荣和攀比心理。为了面子,满足虚荣心,节衣缩食,买名牌潮流衣服,染彩色头发,加入时髦队伍,使用苹果手机、耳麦,通过不必要的包装自己,掩盖怕人看不起的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条件。

  3.受恩于人但感恩意识欠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受恩于人应该感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将这一传统美德遗忘脑后。首先是不懂得感恩父母,只知向父母索取,为多要钱物虚报费用。本来自己家庭经济不允许,但是部分学生依然过度消费、追求奢侈,经济达不到也要超前消费,盲目跟风,不会考虑到父母为了给自己筹备资金的痛苦,有的家长债台高筑,有的家中有重病患者,有的在外省辛苦地打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造成每月生活费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月月领取资助款,认为自己贫困受到国家、学校、社会的资助是理所当然。对资助者没有表达过感激之情。随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的加大,这些学生的感恩意识越发地淡薄,很少听到他们说感谢的话,把享受资助政策当作理所当然。这类学生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不会帮助比自己更贫困的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与冲突时,不能用包容之心对待。

  二、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简单的经济资助是不够的,必要的情感关怀与心理救助是不能缺少的。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的放矢,才能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服务社会,创造完美的人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个家庭在生活上都比较拮据,只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衣食要求,满足不了普通家庭学生的物质要求,对于富裕家庭学生随心所欲的花费表现出非常羡慕,家长一般都回避这一经济问题,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造成学生从小就产生了自卑、嫉妒、孤僻等心理症结。再加上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的父母由于生活压力大,时常产生不平衡心态经常在学生面前说抱怨的话,传递一些消极情感,看问题比较极端,潜移默化地渗透着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贫困家庭的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性格及兴趣培养,而进入高职阶段,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感觉自己文艺体育活动的欠缺,与校园生活产生陌生感、恐惧感,逐渐自我孤僻。最严重的是贫困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的关爱,性格冷漠自卑、多疑孤僻,使得校园内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2.社会大环境的间接影响。虽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断出台,相对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但是,城乡差异与家庭贫富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进校园就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社会文化中“等级观念”依然存在,压制人的创造激情;“官本位意识”严重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农意识”只注重物质利益上的追求,导致各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肆意泛滥。这些以财富占有的多寡的价值衡量标准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忧患意识。经济地位低下,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歧视,就没有话语权,严重影响到贫困学生的价值取向。   3.来自身边的各种压力。学生经济上还没有自立,经济生活的压力直接导致学生心理贫困。家庭经济困难,提供的学费有限,不得不申请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父母需要赡养几代人,但家庭收入低下或家庭有重病人造成负担过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校生活比父母好许多,学生责任心与负罪感的撞击,造成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本身就存在思想包袱,自我期望值过高,成绩上被他人超过时,自尊心严重受损,学习动力被打消,自身精神上陷入困苦境地,孤僻自卑。本身就业市场人才竞争机制就不完善,再加上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大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相对激烈,情况一直不容乐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综合能力不高,对社会观和就业观出现偏激看法,心理上形成巨大压力和迷茫,产生悲观、失望、消沉心理问题。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穿名牌,出入咖啡厅麦当劳,过生日请同学吃饭给贫困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应激源,具有发展性,作为辅导员需要了解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与特点、心理压力类型,及时给予干预处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肯定与信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感,源自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极度反差,无法正确面对现实,意志力不够。帮助这些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给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发扬自己长处的机会,通过在一些活动中的最佳表现,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让他们自身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家庭经济上的不足,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的不足方面否定自己,去除消极的自我暗示,预防自卑感的产生。鼓励学生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不足,接受现实的自我,科学全面地评价自己,确立竞争意识,鼓足勇气,奋发向上,树立“人穷志不穷、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2.帮助学生消除爱面子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信。过度自尊和虚荣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虚荣心较强,担心自己由于家境困窘怕人看不起,假装用名牌着装用品试图抬高自己的“身价”,爱面子,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太强的自我表现欲和有强烈的嫉妒心,在管理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干预。在校园生活中,笔者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去除爱面子的思想,把表现较突出的学生安排加入到学生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在任何场合不攀比,即使遭受他人的嘲讽遇到挫折,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和饱满的情绪,大胆自信地去感受校园生活。

  3.感恩意识不停留在形式上,将感恩升华为回报社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懂得感恩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因为贫困,心理上或多或少的自卑、羞涩,不敢表示感谢。羞于暴露在媒体或大众面前,滴水之恩,的确需要涌泉相报,这是一种美德。笔者认为学生的感恩不应停留在口头的形式化,而是将这一感恩进行升华,在生活中,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间允许时为家长做家务,增强他们在家庭中的责任意识;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受助的贫困学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热情和潜能,掌握熟练专业技能,学业有成,将感恩升华为对社会的回报。

  总之,“心理贫困”将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全程度,辅导员需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梳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关怀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延明.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

  [2]马小芳,左兵.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调查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

[3]蔡国庆.培育幸福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6

录入:姚虹   审核:姚虹

  • 上一篇: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 下一篇: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摘自网络)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733646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